党史学习笔记——记省交通系统在云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相关的人和事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07 作者:
最近,我参加了云南省委老干局举办的《云岭银潮》讲座会,听取了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史学博士杨林兴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史报告,深受教育和启发。听讲后,经查阅相关书籍及资料,现就我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建立初期与我省交通系统相关的几则人和事记述如下:
昆明节孝巷24号(现55号)与吴澄
在昆明平政街紧邻“云南省红十字会医院”旁,有一条名为“节孝巷”的昆明城区现存少有的老巷道。沿着巷口石阶及缓坡下行20余米,一座白墙灰瓦的小院在四周楼房的映衬下格外显眼,这就是节孝巷24号(现55号)即“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现已成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时光回到云南风雨如磐的上世纪初。1926年8月,经毛泽东同志推荐,受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中共创始人之一陈独秀之子)指示,作为农民运动特派员的滇籍共产党员李鑫回云南建立共产党组织。
1926年11月7日,是俄国十月革命9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有着重大纪念意义的日子里,李鑫、吴澄、周霄、杨静珊4名共产党员在节孝巷周霄家这座小院里召开了云南第一次党员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云南特别支部,由吴澄任特支书记,杨静珊为秘书,周霄、黄丽生为云南农民运动特派员,还决定把周霄、黄丽生两家的住宅作为特支的日常工作机关。
中共云南特别支部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云南建立的第一个地方组织,标志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地处边疆、民族众多的云南,领导各族人民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时代。
中共云南特别支部(以下简称特支)建立后,我党以战斗姿态将革命火种以燎原之势燃遍云岭大地。特支在政治舞台上首次展露身手是1927年2月6日促成云南四镇守使兵谏唐继尧,推翻了唐继尧在云南长达14年的军阀统治。此后,在特支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中共云南临时省委,中共云南省委。
特支书记吴澄,女,云南昆明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云南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后历任中共云南特委委员,省临委委员、省委委员。
1930年在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云南当局对革命力量实施残酷镇压的白色恐怖中,这年5月,中共云南地方组织遭受了严重破坏。主要领导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杀害。12月上旬,吴澄与新婚丈夫李国柱(中共省委委员、共青团省委书记)同时被捕,两人于12月31日英勇就义,吴澄牺牲时身怀有孕,年仅30岁。
我的一位友人小肖长期在云南交通系统工作,他幼年在下关汽车运输总站长大,父母均是下关总站建站初始的老职工,多年为下关总站的发展壮大作出过辛勤奉献。他父亲是一名汽车工程师,是下关总站筹建组成员(筹建负责人是老红军张应才同志);母亲吴涵,正是中共云南党史中著名的革命烈士吴澄的亲妹妹。
她们的父亲是旧时昆明一位有名望的书法家及贤达人士。吴澄牺牲后遗体被草草掩埋,后是由父亲带着小女儿吴涵一道将吴澄烈士遗骨移至金殿山间祖茔安葬的。
云南解放后,吴澄烈士墓由人民政府移至黑龙潭烈士陵园。1985年至1992年,按中共云南省委、昆明市委的指示,对黑龙潭烈士陵园进行重修扩建。墓园占地660平米,安葬着云南籍优秀共产党员,革命烈士王德三 、吴澄、马登云、王复生,张舫的忠骨,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每年清明节前后,小肖及家人与众多昆明市民都捧着鲜花、花篮,满怀虔诚到黑龙潭烈士陵园祭奠为云南人民翻身解放而牺牲的革命先烈。
小肖及父母家庭成员均属交通系统的职工,作为吴澄这样一位英勇的革命烈士的亲属,不仅是他们家庭的荣耀,也让广大的云南交通人享有一份光荣与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