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成链打造红色经典步道,丰富徒步体验感受红色文化
来源: 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2-12-13 作者:佚名
10月9日,以第二批静安区红色经典步道开通为背景,市道路运输局规划和科技信息处红色经典步道项目负责人王维凤应邀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参加了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9:30分夜间新闻的《夜线约见》栏目,向市民系统性地介绍了自2021年以来道运局组织开展的红色经典步道创建工作,回复公众对全龄友好、无障碍通行的关切,畅谈今后规划打算,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推广效果。
栏目共分四个小节,分别为:
1、“首创国内市政领域红色经典步道系统”。为加强市政道路的文化承载力和传播力,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发起了红色经典步道的创建工作,通过在市政道路人行道上增设红色品牌LOGO标识砖等方式,串联红色景点,加强线路指引,这也是我们充分利用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和红色文化基因深厚的良好条件打造国内市政领域首创的红色经典步行道系统。
2、“两岸三线一起点串起沿线17处景点”。这次新开通的静安区红色经典步道系统可以总结为“两岸,三线,一起点”,在苏州河两岸,以二大会址为起点,分为西线、北线、东线。“8.1+3+13+17”,总长度8.1km,涉及13条市政道路(包括三座人行天桥),将中共二大会址周边的17处红色遗迹串联起来。
3、“LOGO砖、二维码、导览图、指路标识共同构成隐形导游”。扮演“隐形导游”的是3大类配套街道元素,包括路面铺装LOGO砖(七大一小)、设置在轨交站公交站和重点区域人行导览地图和指路标志牌,同时在导览地图上设置二维码引导公众通过线上小程序参与其中。
4、“注重无障碍化改造,打造畅行步道”
结合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静安区此次还对中共“二大”会址附近的桥下空间同步进行了升级改造。通过拆除封闭栏杆、引入绿植、设置景观小品,将原先闲置的桥下灰色空间,改造成靓丽的景观空间。
对于市民关心的无障碍通行问题,王维凤同志介绍,管理部门在任何一项道路的维修维护工作中,都始终贯穿全龄友好的慢行理念,除了常见的盲道设置及路面平整外,在人行道的纵向坡度方面,一直要求减缓纵坡,有条件的要打造无高差道路和无高差社区,让机动车把方便让给行人,让老幼和残障人士能够安全地独立出行。
王维凤同志表示,下一步的创建计划是进一步加强市政道路的文化承载力,将把红色经典步道的创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持续性推进,为此道运局编制完成了《红色经典步道系统创建导则》,在此基础上发布了《关于城市道路创建“红色经典步道”系统指导意见》,鼓励和指导有条件的区持续开展系列性的创建活动。此次的系统创建工作也列入了上海市交通委《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三年行动计划》中,作为“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专项行动”的重要任务之一,年内还将完成虹口区四大会址周边红色经典步道的创建,将以中共四大纪念馆为核心,沿四川北路向南北延伸,再打造一段长约1公里的红色经典步道。
原文链接:https://dlysj.sh.gov.cn/jtyw/20221017/13471303db744ba991929bde0c872a8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