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践行劳模精神 彰显交通担当 ——致敬默默奉献的广西交通人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网站 >发布时间:2023-05-17 作者:佚名

  

  编者按:

  滴滴汗水,折射闪光的人生价值;颗颗螺钉,铺就新时代发展征程。长期以来,无数广西交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诠释“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成为推动广西交通运输赶超跨越的磅礴力量。

  奋进新时代,在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本期《广西交通》策划“五一劳动节特别报道”专版,聚焦那些在一线默默奉献的广西交通人,弘扬劳模精神,汲取榜样力量,彰显交通担当,唱响广西交通人团结奋斗的最强音,努力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添砖加瓦。

  陈峰:心系公路 一路前行

  图为陈峰在清理路面积雪。

  

  1995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的陈峰便与公路结缘,28年来,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到如今担任桂林公路发展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他始终爱岗敬业、实干担当,将一腔热血挥洒在桂北大地的壮美公路上。

  2012年,陈峰刚到恭城公路管理局(今恭城公路养护中心)担任局长时,便接手被列为市级重点监督的重特大安全事故隐患点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茶江大桥的隐患整治任务。茶江大桥是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城至恭城动车站的必经之路,也是出入县城的主要通道,茶江大桥扩宽改造势在必行。为此,陈峰排除万难推进茶江大桥改造工程,邀请专家到现场考察指导,论证遴选合理的设计方案,并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最终,茶江大桥改造工程得以提前启动建设,而陈峰提出的大桥加宽19米、建成双向四车道桥面的合理化建议也被采纳。如今的茶江大桥重焕生机,窄桥变通途。

  长期以来,陈峰始终坚持“建养并重”的工作方针,坚持全过程养护、全方位养护,提出“不同路段、不同病害、不同技术措施”的工作思路,将主动除冰雪技术、CAP翻新抗滑封层技术等新型技术推广应用于公路应急和路面病害处置,通过科技创新持续推动精准养护向纵深发展。

  战风雨、破坚冰、保畅通……陈峰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广大群众的出行安全,先后荣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广西“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对于未来,陈峰表示,自己将会牢记初心使命,忠于本职工作,尽全力提升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黎昌民 刘洁/文 莫寒琳/图)

  

  王春信:铁汉柔情彰显执法温度

  

  图为王春信(右)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自1998年参加高速公路管理工作以来,自治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第二支队第五大队的王春信始终心系交通、情系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付出、默默奉献,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

  交通运输执法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如何在公正执法中彰显执法温度,这对执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春信注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强烈的责任心履职尽责,成为执法一线的排头兵。今年4月29日,王春信接到举报,南宁东收费站入口处有一辆疑似无大件运输许可证车辆企图进入高速公路。他当即与同事驱车前往现场对该车进行核查。经核查,该车驾驶人魏师傅涉嫌违规驾驶超限运输车辆,王春信与同事依法对当事人进行调查处理。处理结束后,王春信还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向魏师傅普及超限超载运输的严重危害性,并手把手教其申请超限运输许可证,为其送上八宝粥充饥。“谢谢你们的帮助,以后我一定严格按照规定办证通行,克服侥幸心理。”魏师傅说道。

  此外,王春信还积极为企业、群众解决问题,得到一致赞许。今年4月25日,G72泉州至南宁高速公路柳州至南宁段往柳州方向1428公里处,横跨高速公路的灌溉水渠两侧下沉,导致灌溉时漏水,水流入高速公路存在安全隐患。王春信得知后立即与同事前往现场勘察,并积极与高速公路业主单位、运营公司养护部门沟通协调解决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高速公路通行安全。

  “一线交通运输执法工作能够帮助人民群众、保障公路安全畅通,再累都是值得的。”王春信说道。(陈凯云/文 李盈/图)

  

  罗江波:黔江上的“逐波者”

  

  图为罗江波在江上巡查。

  

  在柳州航道养护中心,有一位“王继才式”的护航员,从事航道航标维护工作27年来,他尽职尽责,守望黔江,“点燃自己,照亮他人”的航标灯精神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就是柳州航道养护中心武宣分中心桂平航道站站长罗江波。

  2004年,26岁的罗江波被调到桂平航道站担任副站长。桂平航道站位于贵港市桂平市黔江大桥北桥头旁,负责管理武宣红石滩至桂平三江口37.6公里航道,共有航标34座。来到桂平航道站后,罗江波花了两年时间将每个航标的标位水域情况、抛标手法、岸边参照物甚至浪花大小都记录在本子上。多年的工作经验使他对黔江的每段水域情况都了如指掌。

  2021年2月,来宾至桂平2000吨级航道工程开始施工,重点施工段位于桂平航道站辖区,航道整治为该航道站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工作任务和压力。罗江波不畏艰辛,以身作则,积极助力来宾至桂平2000吨级航道工程建设,截至工程主体竣工时,他累计为该工程设置临时助航标志8906座天,并定期对施工标志进行调整,有效保障工程施工安全,获得多方赞许。

  拥有10年党龄的罗江波,不仅是站里的骨干,也是工作上的“急先锋”。27年来,罗江波的身影出现在黔江上的每一处角落,社会船、海事、渔政、水上派出所等各路人马都存留有他的手机号码。仅2022年,罗江波出航记录就有477次。他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逐波踏浪,勇挑重任,守护着黔江上来往船舶的安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这种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正是新时代奋斗者追求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覃侣 文/图)

  

  徐永强:护航交通 执法先锋

  

  图为徐永强(左)在进行日常执法工作。

  

  在梧州综合客运枢纽站,总能看到一个人带领执法人员认真检查车辆运行情况并向司乘人员宣传有关法律法规。领头的那个人就是梧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运政执法三大队的负责人徐永强。

  自大队组建以来,面对辖区内违章发生率高、管理任务重、执法人员少等情况,徐永强积极筹划创建“护航交通 执法先锋”支部党建品牌,并以党建为引领,优化队伍建设,扎实开展运政执法工作。今年年初,他组织执法人员在梧州南站、梧州综合客运枢纽站等人流密度大的地方,重点对专线客运班车、公交车及出租车上客点进行执法巡查,并积极协调梧州市公安局高铁警务站、南宁铁路公安处梧州南站派出所成立联合执勤点,有力遏制梧州南站周边非法营运黑车和非法揽客行为。

  今年“五一”放假期间,梧州市迎来旅游高峰,这对交通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挑战,徐永强主动作为,带领执法人员采取“白加黑”、不定时、不定点等执法方式,开展整治非法营运车辆和出租车、网约车违法违规行为。对于轻微违法行为,他采取“柔性执法”举措,劝导涉事驾驶员签署《梧州市交通运输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告知承诺书》。通过刚柔相济的执法方式,徐永强及他所带领的执法团队圆满完成“五一”假期执法任务,切实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因为工作表现出色,徐永强先后获得“梧州市交通运输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优秀共产党员”“梧州市治超先进个人”“梧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获得上级领导和同事的肯定。

  面对荣誉,徐永强感受到的是鞭策,未来,他将一如既往坚持靠前指挥,每天开展执法巡查工作,切实保障辖区交通顺畅、行车安全。(易露诗 文/图)

  

  朱恒贵:坚守公路39载的“路二代”

  

  图为朱恒贵在清理路肩非法种植农作物。

  

  在省道206线荔浦至廉江公路陆川县大桥镇至滩面镇路段,时常能看见一群身着橘红色工作服的养护人员在进行养护作业。人群中,有一位满头白发的养护人员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陆川公路养护中心城南养护站的“路二代”养护人员朱恒贵。

  1984年8月,19岁的朱恒贵从道班工人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路二代”道班工人,他立志要尽心尽力干好这份工作,为父争光。为此,朱恒贵主动学习养护机械操作技术,从门外汉慢慢成长为挖掘机手、拖拉机手、压路机手、装载机手,练就了一身本领,成为公路养护的技术能手。

  39年来,朱恒贵始终身体力行、踏实做事,热心帮助同事,不仅与同事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也让他所在的养护站形成了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每逢遇到公路水毁、塌方、路树倾倒等险情,无论是刮风下雨、白天黑夜还是节假日,养护站养护人员都能加班加点,并肩战斗,快速、及时、高标准地完成各种突发应急任务,保障管养公路安全畅通和人民群众正常出行。

  朱恒贵用青春年华和辛勤汗水养护着脚下的公路,辖区内所有的道班、养护站他都待过。因为对管养公路上每一个桩号、地点都了如指掌,朱恒贵经常被派到各养护站管养路段开展清挖水沟、平整路肩、应急抢险等工作,并且圆满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朱恒贵获得了上级领导及同事的认可,并先后荣获玉林公路系统记功奖励、2014至2018年度全区公路系统嘉奖。

  对于朱恒贵而言,养护好脚下的路既是自己的初心使命,也是践行对父亲的承诺。这条路他走了39年,未来也将更加坚定地走下去。(谢倍倩 文/图)

  

  廖朝丰:服务于心 大美于行

  

  图为廖朝丰在参加职业技能大赛。

  

  在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沿海高速公路分公司南宁运营管理中心,有一位收费技能“满点”的收费员,他就是廖朝丰,曾经获得2022年广西“五一”劳动奖章、第十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公路收费技能大赛全国二十强。

  防城港收费站连接港口和码头,日均车流量达两万辆以上,货车车流量高居广西沿海第一。2015年,廖朝丰成为防城港收费站的一名收费员。受出口车道条件制约,每次超宽车辆在防城港收费站出站都需要交警、路政执法部门协助实行临时交通管制,车辆通行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廖朝丰提出向外移开横向分流墩的车道拓宽改良方法,车道宽度由原来的3.18米拓宽至8米,经过二次改良,车道最宽可达10.1米,大大提高收费站的通行效率,为司乘人员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此外,廖朝丰还十分热衷于钻研收费技能。防城港收费站业务种类繁多,对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要求高。为提高收费效率,廖朝丰坚持练习点钞、验钞、收费发卡等技能。在他的影响下,该收费站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收费员将通知路政核验车辆信息、拍照存档超限证等环节熟记于心,接待大件运输车辆用时平均每辆不超过60秒。在易散落物、超限车辆管控、危化品车辆治理方面,廖朝丰也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2021至2022年他带领班组成员拦截装载不规范车辆349辆次,治理危化品运输车辆988辆次,有效维护辖区高速公路安全畅通。

  服务于心,大美于行。从一个人到影响一个团队,廖朝丰始终以服务好广大司乘人员为己任,充分发挥交通青年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区贡献力量。(叶艳虹 文/图)

  

  梁妹:方寸之间显担当

  

  图为梁妹在进行出车前例检工作。

  

  她是平凡驾驶员岗位上的一颗“螺丝钉”,也是工友们眼中巾帼不让须眉的“技能达人”,更是广大公交职工齐头奋进道路上的“领航员”。她就是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宁邕城公共交通有限公司K22路公交车驾驶员梁妹。

  从业18年来,梁妹始终以高超的驾驶技术向乘客提供安全优质的出行服务。“公交车辆离站前,如有乘客赶到,驾驶员必须再次开门让乘客上车。”“用铁棍敲轮胎,重点不在敲,而在于听。”这些话是梁妹在日常工作中向工友分享的行车经验。面对行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技术过硬的梁妹总是能快速找准原因和改进方法。根据自己多年的驾驶经验,她总结出了开好公交车的“三严格”操作技法,这套行之有效的“三严格”操作技法在车队、公司得到推广。从业至今,她的安全行驶总里程共计50多万公里,创造了“无交通事故、无交通违章、无营运违章、无服务投诉”的“四无”记录,得到公司领导、同事们的高度赞扬和乘客的信赖。

  在梁妹的行车线路上,有这样一位特殊的乘客,由于双腿缺失无法正常工作,只能每天拿着音箱到热闹的地方唱歌讨生活费。2019年以来,梁妹经常在明秀市场公交车站看到他上车,到朝阳广场站下车。因为这位乘客上下车比较吃力,梁妹每次都会主动抬他上车并安排好位置。到站后,梁妹也会把他抬下车,才放心地关门离开。这个举动她已经坚持了4年,梁妹温暖的服务也成为这名乘客心中最鲜明、最温暖的“标签”。

  作为公交一线的基层驾驶员,梁妹始终将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落实到日常工作的细节之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劳模精神,全力以赴把一件件小事做好、做扎实。(陆文嫦 文/图)

  

  黄源:在红城高速绽放青春年华

  

  图为黄源在引导车辆有序驶离收费站。

  

  刚成为一名收费员时,广西交通投资集团百色高速公路运营有限公司百色收费站收费班长黄源也曾怀疑过自己是否适合这份工作。但下定决心后,黄源就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一定要把这份平凡的工作做好。

  为提升服务质量,吃住在单位已成为黄源的工作常态。她时常深入高速公路收费现场,观察收费现场出现的特情,并做好记录、认真分析,做到解释收费政策有理有据、判断车型准确无误、收款递票迅速快捷,让每一位司乘人员都能感受到真挚的服务。2022年,黄源的绩效考评全年评定星级为五星级,微笑率持续保持100%。

  “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我明白了什么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我很开心自己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2018年,黄源加入公司组建的红城高速志愿服务队,至今累计参加“情满旅途”“我为司乘办实事”“工匠讲堂助力乡村振兴”等志愿服务活动近100次,服务过往司乘人员、帮扶村民1000余人次。

  在普通的三尺岗亭上,黄源坚持站好每一班岗、收好每一次通行费、服务好每一位司乘人员,用真诚的服务在一句句“您好”“再见”中换来“你好”“谢谢”的回应。努力终有收获,多年来,她先后荣获“广西交投十佳微笑之星”“广西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谈及未来,黄源表示,她将继续坚守岗位,在红城高速绽放青春年华。(吴丽叶 洪剑/文 苏秋桦/图)

  

  裴德堂:动车检修的“百科全书”

  

  

  图为裴德堂检查车侧设备。廖炳达 摄

  

  4月26日21时38分,身穿深蓝色工作服的“90后”高级技师裴德堂背着工具包,手拿摄像手电筒,奔走在动车检查库内,他时而钻进地沟,时而登上车顶……这些动作他已重复了近十年。

  裴德堂是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南宁车辆段南宁动车所的一名动车组机械师。2013年8月,当裴德堂得知广西将成为全国首个迈入高铁时代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他暗下决心要成为一名守护高铁安全的动车组机械师。经过层层选拔考核,2014年10月,他如愿圆梦。

  裴德堂胸前的口袋里有一本工作笔记,记录的是他平时工作中碰到的难题以及琢磨出的处理思路。“3月17日,J4/2列位刮雨器电机异响;4月5日,J6/1列位2车蹲厕不出水,电磁阀故障……”工作近十年,裴德堂记下整整13本工作笔记,洋洋洒洒5万多字。

  为有效提升职工业务技能,裴德堂针对年轻职工多、工作经验少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必看、必指、必呼、必画”作业法,要求动车组机械师在仔细检查车底情况的同时,还要手比口呼。他还为此开展技术业务授课100多场次,切实提高了检查效率和质量。

  十年跨越,广西高铁飞速发展,裴德堂跟随广西高铁成长的脚步,见证着“陆地航母之家”不断壮大,也收获了一个又一个青春奋斗的荣誉——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今年,裴德堂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现在,南宁第二动车所正如火如荼建设中,我很期待它早日建成,与南宁动车所一体联动,届时,群众出行将会更加便捷。”裴德堂对广西铁路的发展充满信心。(廖炳达 文/图)

  

  

  文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jtt.gxzf.gov.cn/xwdt/jtxw/t1648538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