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交通系统在云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相关的人和事 昆明东岳庙与马逸飞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25 作者:

  昆明东岳庙存在于明清及民国初期,曾是昆明城区一座香火鼎盛的大庙宇,位于今拓东路和白塔路交汇处的绿洲大酒店周边。辛亥革命后被拆除,在旧址上开办有织布厂和工艺厂等平民工厂。

  1930年1月28日,根据党中央指示,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在东岳庙旧址召开了中共云南省临委扩大会议,会期3天。会议由省临委书记王德三主持。这次会议正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共云南省委。会议制定的一项重要决议是:根据中央指示,决定健全昆明、蒙自、陆良等中心县委的工作。当时的蒙自中心县委是根据中央指示,撤销迤南特委和蒙自县委而建立的,领导个旧、石屏、阿迷(开远)、马关,个碧铁路支部和蒙自县委等14个支部的工作。蒙自中心县委书记是马逸飞。

  马逸飞是云南昭通盐津县城人,生于1905年11月14日,1997年9月18日去世。

  马逸飞于1924年至1927年在昆明云南省高等师范学校读理科,1926年3月,在共青团云南特支的领导下,召开了昆明学生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成立了云南学生联合总会,马逸飞担任学联执委主席,经李鑫、赵师孝介绍,他于1926年12月加入共青团,并于192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马逸飞被省临委派到蒙自组织农民运动,经常徒步往来于蒙自小东山村等少数民族村寨,指导地下党和农民协会活动,中共云南地方组织省委书记王德三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动群众编写《苗夷三字经》,就是马逸飞在蒙自小东山村刻写的。

  1930年5月至12月,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省临委领导同志大部分英勇牺牲。马逸飞的妹妹、省委主要领导王德三的妻子,共产党员马冰清也被反动政府抓入狱中。蒙自中心县委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决定分散寻找党组织。马逸飞经在成都读书的赵师孝资助,离开蒙自到四川。

  1937年9月,他随川军部队到上海参加抗战,后脱离部队只身到了武汉找到中共党组织,将与党失去联系后几年的情况做了详细报告。

  1939年3月,经以八路军副参谋长名义,在武汉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罗炳辉将军同意,马逸飞到滇军184师任参谋长,少将军衔,随同184师参加武汉保卫战。

  1943年9月至1946年2月,马逸飞离队在重庆国民党陆军大学特七期学习,即将毕业时,中共南方局通知他回原部队工作。1946年3月,马逸飞归队于在越南海防接受日本投降的国民党第60军184师,师长是云南威信人潘朔端。一个月后,184师直接从海防海运至葫芦岛投入东北内战,1946年5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第4 纵队向184师驻地海域发起攻击,兵临城下之时,184师师长潘朔端派师参谋长马逸飞前往民主联军四纵队协商起义事宜,马逸飞在四纵前指见到韩先楚司会员。5月30日,按照双方协定,184师长潘朔端率师直属部队及552团2700余名官兵撤出海域,向解放区析木城开进,正式宣布起义,打响了国民党军队在东北战场反内战的第一枪。

  1946年6月18日,经中央军委批准,184师扩编为中国民主同盟军第一军,军长潘朔端、参谋长马逸飞兼任三支队队长,起义后,马逸飞要求重新入党,10月与潘朔端一道被批准成为共产党员。

  1949年12月9日云南和平起义,马逸飞随即调回云南。1950年任交通接管部主任,后担任云南省交通厅副厅长,并先后担任云南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委,1985年离休。马逸飞在副厅长任职期间,还兼任云南军区滇藏工程局局长,西南交通部昆洛工程处处长,为边疆民族地区公路交通事业的开拓创建做出了不凡的工作业绩,为全省的公路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61年他亲自勘测盐津大桥桥位并主持修建了盐津大桥(东风大桥),为家乡的父老乡亲留下了这座盐津交通建设史上的丰碑。

  我与马逸飞副厅长交集不多。有较深记忆的是有一次我拟了一份文件请他签发,文中有“请遵照执行”的语句,他看了后说:发文不能用“请”字,要改。我改成“希”字后才得以通过。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拟文都不再用请字了。

  2021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积极参加全党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应有之义。党史人物是千百万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们出生入死为革命英勇奋斗的史诗,是构成党史的基石,吴澄烈士为党的革命事业付出了年轻的生命,浦光宗、马逸飞也分别在旧政府及滇军的隐蔽战线中坚守信念,顽强斗争。他们是云南交通系统中经历丰富的老革命、老领导,也是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公路建设的开拓者和创建者。无数党史人物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英雄史诗和理想赞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