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交通运输局多举措抓好在建项目安全工作
来源: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发布时间:2023-09-17 作者:佚名
今年以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认真落实省、市部署要求,抓实抓细交通在建项目防汛减灾工作,牢牢把住汛期安全每一个环节,坚决守住在建项目安全生产底线。
摸清底数情况。行业部门和参建单位分别建立辖区、项目清单台账,包含10 人(含)以上施工驻地、隧道、大跨桥梁、高边坡等内容,明确具体位置、风险等级、管控措施、责任人等信息,并实时更新相关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在建公路项目69个,10人以上施工驻地98个、3545人,在建隧道10座,大跨桥梁1座、高边坡2处,进一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开展风险评估。严格开展地质灾害和施工驻地选址安全风险评估,在项目开工前、施工驻地选址时,落实第三方专业安全机构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汛期前对所有10人以上施工驻地安全评估情况开展“回头看”,今年根据周边环境变化情况,对56个施工驻地进行了重新评估,结论均为低风险;严格落实“四个必须”要求,自9月1日起组织建设单位对施工驻地进行重新安全评估,根据评估结论和属地核验,采取搬迁、工程处治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施工驻地安全风险,已搬迁施工驻地6个。
强化隐患整治。按照“项目自查+行业核查”的方式,全方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对重大项目按照“交通部门+专家+第三方安全咨询机构”的模式,联合属地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隐患问题按照“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要求,建立台账、督促整改、形成闭环,今年已检查发现问题960个,整改完成915个,其余正抓紧推进整改。
落实预警响应。按照事前预警、事中监测、事后核查的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并督促建设单位传导至一线人员,通过“土洋结合”,采取微信群、电话通知和高音喇叭、扩音器、敲锣等方式,切实做到“喊醒叫应”。对高风险地区的项目扩面转移,坚决落实“三个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按照“预警、转移、安置、评估、返回”五步工作法和“属地乡镇+交通部门+项目业主+施工单位”四方核查机制,实地核查转移地点、转移人数并签字确认,确保施工驻地人员安全。目前累计安全转移及安置3497人次。
加强应急处置。落实汛期领导带班和 24 小时人员值班,预警期间每天抽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值班值守情况、应急响应流程和转移避险情况。督促建设项目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动态开展降雨期间“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夜间巡查”,确保重大隐患和险情及时发现、处置和上报。组织各项目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120余次,组建937人的应急救灾队伍,储备机械装备85台(辆、艘)、应急物资1300件(套),配备卫星电话62部,做好应急准备。(绵阳市交通运输局)
原文链接:http://jtt.sc.gov.cn/jtt/c101586/2023/9/14/19fe017a9eda45598f5aa90d1702d75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