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村里的“小书记”
来源: 吉林省交通运输厅 >发布时间:2023-10-21 作者:佚名
“‘小书记’让我们老两口最感动的一件事是她发着高烧还帮我们揭下600多块钢瓦。在农村几乎没有女人能上房干这活儿。”忆及此处,年逾70的侯庆萍大娘轻轻擦拭着眼眶。
村民口中的‘小书记’,就是吉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派驻到舒兰市水曲柳镇六道村驻村书记李姝仪。她身形小小、年纪也轻,驻村后,被村民亲切地称呼为“小书记”。
2021年6月,李姝仪派驻六道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此,她带着70岁的母亲把家安在了六道村。“一个女同志,带着老母亲,还是个单身,到农村来图啥呀?”面对不理解的声音,李姝仪笑着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和生活经验,组织上一直非常信任我。虽然我是女同志,但我不缺少攻坚的勇气。”
六道村地处舒兰市腹地,下辖5屯7舍,有着496户2038名村民。两年多的驻村生活,对于李姝仪来说充实而忙碌。每天不到6点起床,村民的大事小事都要尽力解决——为多发癌症患儿申请大病救助,争取医疗费用报销;制定全村大病、慢性病防治台账,确保看病“120”、服务“111”、村卫生室医保报销“350”等政策精准落实到个人。村里留守儿童对亲人的渴盼,更是揪着李姝仪的心,她主动协调市妇联、市团委,在村委会打造了标准化“妇女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娱乐空间。此外,她还联系协调吉林市公路设计院为村内修路设计规划图;疫情防控期间争取5万余元的防疫物资,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022年,李姝仪鼓励村民发展庭院养殖,可村民认为庭院养殖项目不如种地来得稳妥,于是,她带领技术人员在村前村后挨家挨户做通各家的思想工作,整整跑了一个月,终于打消了大家的顾虑。年底,村集体经济由2021年同期的24.6万翻了2.5番,增长到了166.21万元。如今,六道村借助地域肉牛养殖特色产业,让村民充分享有生产、加工、流通等全链条的增值收益;白鹅养殖项目出栏成品鹅24500羽。她还多方争取,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95万元,规划修建了3个屯、3700米的水泥路面;争取增拨补助资金8万余元,对村内主干路两侧加建防护围栏,极大改善了群众出行环境,保障百姓出行安全;清收“三资”资金30余万元;依托舒兰市“道德银行”制度,充分发挥农户主体作用,涵养“美丽庭院 干净人家”新乡风,将文明的种子播撒进千家万户……2022年,六道村被评为吉林省“千村示范”,走上了康庄大道。
“乡村振兴工作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但2户因患癌、因危房改造列入监测户的村民仍让我深深牵挂。我会时常与其他扶贫干部交流心得、定期跟进监测户的返贫情况,帮他们树立信心,为他们争取医疗补助渡过眼前的难关;再鼓励大伙加入村集体合作项目抱团发展、掌握种养殖技术。扶智与扶志缺一不可,口袋和脑袋都应该富起来!”李姝仪说。(张蕾)
原文链接:http://jtyst.jl.gov.cn/zx_133250/jljtb/bqsb/202310/t20231019_88154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