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一次会议囊括五块奖牌—“绵阳经验”在全省交流

来源: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发布时间:2023-12-02 作者:佚名

  11月30日,在省政府召开的2023年全省推动“四好农村路”和乡村运输“金通工程”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绵阳市被授予“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称号,并作为唯一市州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游仙区、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盐亭县获评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

  

  一次会议囊括五块奖牌,再加上安州区入围全国示范县公示名单,绵阳“四好农村路”在近3天实现了“满堂彩”:不仅实现了国家级示范县突破、9个县市区省级示范县全覆盖,而且也将获得数千万元的奖励资金,可谓货真价实……

  近年来,绵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按照“1234”的建设思路,创造性做实做细“建、管、养、运”各项工作,实现了农村公路建设跨越式发展。

  织密“一张网”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因地制宜强统筹。将路网规划与国土空间、产业发展、镇村布局规划等相互融合、有效衔接,2.18万公里农村公路串联起村民聚居点和重要经济节点,融入农村产业、物流、环境以及特色经济。

  干支互通强通联。围绕重点乡镇半小时上高速的目标,规划实施农村公路干支互通联网项目26个,3A以上景区、产业园区、重点乡镇半小时内上高速比例,分别提升到80%、93%、96%。

  加密升级强覆盖。实施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通组硬化路、幸福美丽乡村路3322公里,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重超65%,通乡镇三级公路比重达82%。

  夯实“两基础”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

  夯实精细化管理基础。完善县、乡、村路长制“三级体系”,落实路长办公会、巡查、考核“三项制度”,充分发挥2254名路长和网格员作用,以“路长制”助推“路长治”。建立农村公路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综合目标管理、示范创建等工作挂钩,累计兑现市级配套奖励资金8800万元。

  夯实信息化管理基础。按“1+9”模式建立市、县全覆盖的农村公路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搭建公路货运超限超载治理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公路治超、公安监控、源头称重数据互联互通,智慧赋能推动农村交通精准化管控。

  实施“三提升”升级乡村振兴“新颜值”

  提升公路本质安全。开展道路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行动,媒体曝光、社会公示和有奖举报多措并举,推动形成社会共建共治共管工作局面。累计整治农村公路隐患1359处,实施村道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160公里,整治存量病危桥156座。

  提升路域环境治理。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构建“一路四方”联勤联动机制,开展4批次“十佳十差”乡镇评选。设置4842块公示牌,全覆盖落实环境责任公示,以1700公里示范路为重点,进一步提升路域环境,实现净化、绿化、序化、美化相统一,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提升创新监管质效。实施道路货运网格化服务管理“五步工作法”,收集解决货车司机建议意见等600多条,通过多方共建试点12吨以上重型货车安装主防系统,打通货运监管“最后一公里”,推动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促进“四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交邮融合惠民生。全面推进“金通工程·天府交邮通”项目实施,创建省级样板县2个。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1638个,积极开展“金通+助农”、“金通+活商”等融合发展模式,49条交邮合作线路助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

  交产融合强振兴。大力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以县道、主要乡道为节点,布局8个特色园区,打造现代科技工业产业园16个、现代农业园区86个,形成蔬菜粮油、医疗健康、川猪养殖等多个产业集群。

  交农融合助发展。乡村路网串联起城市、乡村,让村民变居民、农村变社区,建成省级先进乡村振兴乡镇11个、示范村136个,16个村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实施以工代赈,拓展农村公路就业岗位1万余个,人均年增收约1.1万元。

  交旅融合塑精品。依托公路路网,串联整合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李白故居、大熊猫国家公园等人文及生态旅游资源,打造文旅融合发展集群,建成乡村旅游类国家A级景区12个,打造乡村旅游路29条,北川、江油、安州先后获评天府旅游名县。(绵阳市交通运输局)

  


原文链接:http://jtt.sc.gov.cn/jtt/c101586/2023/12/1/11d84917bc9e4d14a7812eaa2f52e8fb.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