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隧道内违停,一查:酒驾!又是“隔夜酒”惹的祸!| 五大曝光
来源: 铜仁市公安交通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5-09-12 作者:佚名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应该是所有驾驶人的共识
但还有一种情况
往往被忽略了那就是“隔夜醉”

部分人认为
晚上喝了酒,只需睡一觉第二天就可以驾车上路
实则不然,睡醒≠酒醒
警示案例
2025年8月18日早上8时30分许,高速交警思南大队民警巡逻至德余高速27公里加760米处时,发现隧道紧急停车道内违规停放着一辆小型轿车,车身未放置任何警示标志,后方来车纷纷避让,险象环生。见状,民警立即安全停车,在做好安全警戒措施后,上前查看情况。来到车前,只见驾驶员正坐在驾驶座上休息,车内弥漫着淡淡的酒气。

“您好,请出示驾驶证和行驶证,还有车内怎么有这么大的酒味,您是不是喝酒了?”
驾驶人龚某

“我昨晚喝的酒,在这里停车睡了一觉,现在肯定没事了!”

然而,经民警使用呼气式酒精检测仪对其进行酒精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龚某血液酒精含量为36mg/100ml,已达酒驾标准。

面对酒精检测仪上显示的36mg/100ml数值,驾驶员龚某一脸错愕。原来,龚某前一晚与朋友吃宵夜到凌晨4点,期间喝了7、8瓶啤酒,因觉得深夜开车危险,行使至隧道内时便将车停在应急车道上睡了一夜,认为“睡一觉酒就散了”。清晨醒来,他自感清醒,准备继续赶路,没想到刚启动车辆就被民警查获。

最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民警依法对龚某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停车的违法行为,合并处罚款1100元、驾驶证记21分的处罚,并暂扣驾驶证6个月。
交警提示:睡醒不等于“酒醒”!酒精在人体内代谢需要时间,根据喝酒的种类和酒精含量的不同,代谢时间也不相同,每个人的体质也会影响酒精代谢速度。大量饮酒后,请注意保持充足的休息,酒精它很“顽固”并不会那么快的被代谢出去,所以,请给它以时间,也给自己以安全。
什么是“隔夜酒”驾车
“隔夜酒”驾车就是驾驶员前天夜里或凌晨大肆喝酒导致第二天体内酒精没代谢干净,此时开车也可能属于酒驾,甚至会出现醉驾。隔夜酒消除的时间与个人体质以及喝了多少酒都有关系。
关于“隔夜酒”的误区
01“隔了一夜,酒早就醒了!”
酒后驾驶的认定不在于酒是否“隔夜”,而是以血液酒精浓度专业测试结果为标准。只要体内酒精含量超标,不论距离饮酒的时间过去多久,此时驾驶机动车仍属于酒驾(醉驾)。
02人醒不等于“酒醒”
酒精在人体内代谢需要时间,每个人的体质也会影响酒精代谢速度。饮酒后至少要间隔24小时再驾车,以免“隔夜酒”“隔餐酒”导致酒驾或醉驾。
03“多喝水就能稀释酒精”
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通过肝脏代谢,短时间大量饮水无法改变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公安交管部门使用的酒精检测仪检测的是肺部呼出的气体中的酒精含量,而非口腔或血液中的酒精,因此喝水无法影响检测结果。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非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非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铜仁公安交警
提醒广大驾驶员朋友
牢记“睡醒”不等于“酒醒”第二天要驾车出行的前一晚最好不要喝酒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切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一 审:周栩冬 尹建友二 审:张 辉三 审:韩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