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踏访潇贺古道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网站 >发布时间:2022-12-13 作者:佚名

  

  藤县公路养护中心 张凯

  

  近日,我因工作缘故来到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福溪村,顺便探访穿村而过的千年古道——潇贺古道。

  福溪村四面环山,是潇贺古道从湖南进入贺州的第一个文化古村。因地理位置特殊,福溪村一度被称为“南邪关”,也是潇贺古道的重要驿站。

  初进福溪村,便是一条近1千米长的石板街,街道中间铺有一两米宽的青石板,两边均镶着一块宽约30厘米的石条,这就是“三石街”。街道临街一面建有门楼,每座门楼后面都有一条长长的青石板巷道。随古道而行,钟灵风雨桥、马殷庙等历史文化遗迹沿古道坐落。漫步向前,除了一些古村落之外,风雨桥两旁还埋没着一些不完整的石板古道,它们弯弯曲曲地盘旋于田野之中,时至今日,走在潇贺古道之上,仍然可以看到不少古驿站,仿佛尘封于历史中的悠悠马蹄声重新出现在耳边。

  在风雨桥休息时,我与村里的老人攀谈,老人告诉我,在她年幼时,潇贺古道是村里唯一的对外通道,人们在古道上踏石留印,村民或背或用驮马将货物带出村子的画面至今仍刻印在她的脑海里……当年,福溪村所属的朝东镇只有一条简易沙土路通向县城,由于路面是沙土铺成的,每当车辆通过时,便会扬起漫天尘土,让人看不清周围路况;碰上雨天,路面就会变得泥泞不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当时村民出行的真实写照。到了上世纪80年代,富川瑶族自治县的公路逐渐从沙土路变成柏油路,宽阔平坦的公路上人来车往,大家的日子也因为公路而变好了。

  随着公路的发展与变迁,人们已不再从潇贺古道经往富川瑶族自治县,但古道经历了短暂的萧条却又因公路路网的延伸重新活了起来。2018年,富川瑶族自治县137个行政村681个20户以上自然村(屯)全部通硬化路或沥青路,许多游客开着小汽车沿着通村公路到福溪村体验乡土风情,而“富川油茶”“哭嫁”等传统瑶族民风民俗也因公路的连通传播出去,福溪村的人气越来越旺,年均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

  如今,富川瑶族自治县公路路面干净整洁,与公路两旁的乡村美景相得益彰,而一条条公路的不断发展变化,也记载了美丽瑶乡的故事。

  

  

  文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jtt.gxzf.gov.cn/xwdt/jtxw/t1427508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公路人的一天
下一篇:清廉之声